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揭秘终点站 >> 揭秘案例库

许家印信托基金被击穿

作者:1-W.NET 日期:2025-10-08 点击数:1

许家印信托基金被击穿

一、事件核心:香港高等法院历史性判决击穿离岸信托

2025 年 9 月 16 日,香港高等法院作出里程碑式裁决,对恒大集团创始人许家印的全球资产实施全面接管,并冻结其名下逾 77 亿美元资产,其中包括通过离岸信托持有的财产。这一判决彻底击碎了 “海外信托绝对安全” 的神话,首次在香港司法实践中明确:当信托被用于欺诈债权人时,其资产隔离功能失效,底层资产可被直接追讨。

二、信托击穿的法律逻辑与证据链

(一)欺诈性转移的核心认定

法院依据《欺诈性财产转移法案》,认定许家印在恒大债务危机爆发前的资产转移行为具有 “欺诈债权人” 的主观故意:

  1. 时间点与财务造假关联恒大自 2017 年起系统性财务造假(如 2019-2020 年虚增收入 5641 亿元、利润 920 亿元),但仍进行巨额分红。许家印作为实际控制人,明知公司濒临资不抵债,却在此期间将个人资产注入信托,意图在债务 “雪崩” 前完成转移。

  2. 技术性离婚的协同避债法院通过通信记录、资金流向等证据,认定许家印与丁玉梅的离婚 “缺乏真实情感破裂基础”,实为资产保护策略的一环。两人离婚协议中分割的 427 亿元资产,与信托注入资金形成关联,强化了 “欺诈意图” 的证据链。

(二)穿透式审查:实质重于形式

法院打破信托的 “法律面纱”,直指其本质:

  1. 控制权保留的致命缺陷尽管信托契约表面上规定受益人仅能获取利息(如 23 亿美元家族信托),但许家印作为委托人可能保留投资决策权、撤销权等关键权力,被法院认定为 “虚假信托” 或 “委托人的延伸”。

  2. 受益人结构的直接关联信托受益人集中于许家印直系亲属(如两个儿子),且设立时公司已陷入债务危机,法院认为其主要目的是规避债务而非合法财产规划。

三、接管范围与资产处置细节

(一)全球资产的地毯式覆盖

法院签发全球禁制令,冻结范围包括:

  • 不动产:香港大潭布利径豪宅、英国伦敦 Rutland Gate 2-8A 号房产、美国洛杉矶 Sierra Alta Way 别墅;

  • 动产:两架私人飞机(Gulfstream G450、空客 A319)、两艘游艇(Event 号、Evergrande No.1 号)、多辆劳斯莱斯轿车;

  • 金融资产: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BVI)的离岸公司股权、银行账户及信托基金。

(二)清盘人的执行路径

由安迈顾问董事总经理杜艾迪(Edward Middleton)和黄咏诗组成的清盘团队,已启动以下行动:

  1. 跨国司法协作与开曼、BVI、英国等地法院对接,推动信托资产的司法承认与执行。例如,开曼法院已同意协助调查离岸公司资金流向。

  2. 变现与分配机制建立 “资产追踪 - 变现 - 债权人分配” 全流程机制,优先保障境外票据持有人、银行等法定债权人权益,但预计仅能收回约 9.34% 本金。

四、深层影响与行业警示

(一)对恒大债务危机的推动作用

  • 个人追责的标志性案例此案标志着恒大危机从公司清盘转向个人资产追缴,为后续追讨夏海钧等高管的 60 亿美元分红提供了司法范本。

  • 对购房者的有限影响被接管资产属于许家印个人,与恒大项目公司资产分离,烂尾楼复工仍需依赖地方政府与 AMC 的纾困措施。

(二)对离岸信托行业的冲击

  • 资产隔离功能的边界重构香港法院的判决明确:信托合法性取决于设立目的,若被证明为欺诈工具,即使在库克群岛等 “避债天堂” 设立,仍可被穿透。这将导致高净值人群重新审视信托架构的合规性,增加设立成本与法律风险。

  • 跨境资产规划的范式转变传统 “高负债 - 高分红 - 突击设信托” 模式难以为继,未来信托需更注重资产来源合法性、控制权分散化及受益人结构合理性。

(三)国际司法协作的新趋势

  • 全球资产透明化压力香港法院与多国司法系统的联动,预示着 “离岸隐身” 时代的终结。例如,美国《统一欺诈转移法案》已被援引,允许债权人追讨跨境转移资产。

  • 对中国内地的法律启示此案可能推动内地加快个人破产法立法、完善跨境破产协作机制,并强化对 “技术性离婚”“关联交易” 等避债行为的监管。

五、事件背景与时间线梳理

时间节点关键事件
2017 年起恒大开始系统性财务造假,许家印主导巨额分红并启动资产转移计划。
2019-2020 年恒大虚增收入 5641 亿元、利润 920 亿元,同期许家印设立 23 亿美元家族信托。
2024 年 1 月香港法院判令中国恒大清盘,杜艾迪、黄咏诗被委任为清盘人。
2024 年 3 月清盘人追讨许家印等人 60 亿美元分红,揭开个人资产调查序幕。
2025 年 4 月清盘人申请接管许家印全部资产,理由是其拒绝配合资产披露。
2025 年 9 月 16 日香港高等法院判决击穿信托,冻结 77 亿美元资产并委任清盘人接管。
2025 年 10 月起清盘人启动跨国资产追缴,预计耗时 1-2 年完成变现分配。

六、法律专家视角与争议焦点

(一)创新性司法突破的意义

  • 穿透信托的法理基础香港大学法学院教授张霄岭指出,此案首次将 “欺诈性转移” 原则与 “实质重于形式” 审查结合,填补了离岸信托监管的法律空白。

  • 对国际仲裁的示范效应伦敦商事仲裁院(LCIA)仲裁员李明认为,判决为跨境追赃提供了可复制的司法路径,未来类似案件中债权人可能更倾向选择香港法院作为管辖地。

(二)尚存的执行挑战

  • 信托资产的隐蔽性部分资产可能通过多层离岸架构(如 BVI 公司→开曼基金→美国信托)隐匿,清盘人需逐一穿透调查,耗时费力。

  • 国际政治因素干扰若资产所在国(如美国)以 “司法主权” 为由设置障碍,可能延缓执行进程。

结论

许家印信托基金被击穿的事件,不仅是恒大债务危机的关键转折点,更是全球资产保护领域的标志性判例。它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任何试图以法律漏洞逃避责任的行为,终将被正义击穿。对高净值人群而言,此案敲响了警钟 —— 合规性与道德责任,才是财富传承的真正基石。随着清盘人团队的跨国行动推进,许家印的 “信托神话” 已彻底破灭,而其教训将深远影响全球财富管理行业的未来走向。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

标签:

上一篇:国家广电总局新规

下一篇:没有了!